老爸评测:35款充电线评测,最好用的居然是……

还记得春节假期后的那个热搜吗?#离家前拔充电线的瞬间#,多少游子离家前的不舍,在这个动作里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在各种电子产品琳琅满目的当下,充电线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,最近老爸评测推出35款充电线评测,细细剖析充电线的各种功能,看看它到底能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充电宝的需求。

1~20号苹果充电线;20~35号安卓充电线

为了这次评测,电气工程师小哥哥瞒着魏老爸又买了一台新设备,耗资6500块大洋(嘘,保密!)

使用苹果手机的朋友请关注序号1~20,安卓手机请看序号21~35。全文较长,专业词汇较多,等不及的朋友这里直接查看评测结果↓↓↓

如果你已做好心理准备,那就跟随我们的评测,一同来看看每天都在用的充电线,究竟“有多不一样”吧!

从样品全家福可以看出来,充电线的价格可谓是“天差地别”,便宜的1块几,贵的就要上百块。

都是充电线,买回来也都能充电,便宜的和贵的究竟差在哪里呢?我们首先对35款充电线进行了最重要的充电速度测试。

苹果充电线选用了iPhone12+原装20W充电器;安卓则是华为mate30pro手机,分别用了华为原装65W充电器及苹果20W充电器。

无论是通过这次评测,还是生活中,其实都不难发现:充电线越来越多,不同手机、电脑、平板各种电子设备都要带不一样的线。

否则要么不能共用,要么不能充电,要么不能快充……作为消费者来说,真的心累什么时候能统一起来啊!!!

最近的不解之谜↓↓↓

养宠物的朋友们想必深有同感,我们也在公司群发起了投票——

通过投票结果来看,充电线常见的“两大死因”分别是:外观破损和无法充电。前者比较容易理解,也很常见,基本与线材材质和表皮厚度有关。

但后者……就必须要靠实测了,接下来,我们就进行了一项非常费充电线的实验:

将35根充电线请上了线材弯折机,在50cm处挂上一颗500g的砝码,模拟拔线的力度;设置两边摇摆,单边摆动90°,模拟日常使用时的弯折情况。

耗资6500块的新设备

记录每根充电线在弯折多少次之后出现外观破损、多少次后无法充电,并选出“抗造强者”——

在6万次弯折后,仍然可以充电的选手分别是:2号、5号、6号、9号、28号和33号。充电线经常坏的朋友,可冲!

在上一轮的投票和弯折测试中,都有出现:表面完好无损,但就是无法充电了的现象。

为了不让大家的充电线死得不明不白,我们接下来又双叒叕进行了一项费充电线的实验——电气工程师把充电线都拆了!

充电线从外观来看,由线材和接头两部分组成。

将35款样品一一拆开后,可以发现苹果充电线中的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、11、13号样品,安卓充电线中的21、22、24、26、27、28、29、33号样品整体结构较好。

结构好、堆料足的样品,线材均采用了“镀锡铜芯+地线+铝箔+金属编织网+外皮”这样的结构。

不仅有金属抗拉层,也有铝箔屏蔽网,内部线材还增加了凯夫拉线和金属抗拉线,因此在弯折的测试中得以表现出色。

而像17、18、19、34号样品,拆开外皮后,只有4根线,有些还很细,因此也无法做到快充,弯折测试中坏得也很快。

通常来说,充电线接头部分由塑料壳、内部钢套、PCB板和接头组成。

将弯折测试中,表现好的充电线接头塑料壳拆开,发现其内部使用的是金属钢套进行封装保护,钢套和公头电焊连接,侧面使用卡扣封装,内部注塑填充。

而那种几块钱的充电线接头拆开后可以看到,线材直接与PCB板焊接,外面也没有封胶和钢套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弯折后,焊接处就容易断裂。毕竟……很多人都是这样拔充电线的——

为了延长充电线的使用寿命,我们更建议大家捏住这个“小手柄”拔下来。

大家知道品牌充电线贵在哪里吗?拆掉接头部分的钢套,就能看到PCB板上这颗小小的芯片了。

通常来说,芯片用来控制充电电压和电流。不过它更重要的功能就是和手机的充电板芯片对暗号,对接成功后才可以进行快充(前提是你拥有一个支持快充的充电器)。

苹果充电线会用MFi芯片,安卓会用E-Marker芯片,我们也来顺便测一测这些充电线芯片究竟是李逵还是李鬼

根据测试结果来看,原装和品牌充电线的芯片基本没问题,果然是一分价钱一分货!

充电线作为“电子设备”,最优解肯定是原厂原配件。但通常我们在选购时也会受到“种种阻碍”,如:价格、材质、长度等等。

因此,除品牌充电线外,如果你还想拥有更多选择,可以参考以下推荐:

看完老爸评测整理的这么多充电线的实测内容,相信大家对充电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。在互联网时代,手机、笔记本等各种电子产品使用频率越来越高,挑选一款好用的充电线还是很有必要的,注意甄别质量,一根经久耐用的充电线才是生活的好搭档。

新闻聚焦
Ctrl+D 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,全面了解最新资讯,方便快捷。